童聲嘹亮,抗戰(zhàn)精神在傳承中永續(xù)
“新安,新安,新中國的少年!不怕苦,不怕難,不怕敵人的兇殘!我們從抗戰(zhàn)里生長,一切都為了抗戰(zhàn)!抗戰(zhàn),抗戰(zhàn),勝利就在眼前。勝利就在眼前!笔钇冢沂兄行W學生來到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開啟紅色研學之旅,《新安進行曲》在淮安市新安小學校園內再次唱響。
1938年,為稱贊新安旅行團愛國奮進的精神風貌,詩人塞克和作曲家王洛賓譜寫了《新安進行曲》,到目前該曲已經傳唱了80多年。抵達蘇北后,新安旅行團在鹽阜區(qū)黨委的領導下,積極開展整訓、整風、學習活動。1941年10月,新安旅行團創(chuàng)辦蘇北抗日根據地第一份兒童報《兒童生活》,豐富了當地的文化生活,推動了鄉(xiāng)村掃盲活動。新安旅行團還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,大規(guī)模開展兒童工作,成功組織18萬兒童支援抗日。
1943年秋,新安旅行團在漣水長浦河恢復新安小學,通過開展掃盲工作發(fā)展兒童團員!拔业脑勒稍陂L浦河的新安小學上過學!丙}城市阜寧縣蘆蒲烈士陵園內,71歲的唐文祥告訴記者,新安小學所在的南集鎮(zhèn)與阜寧蘆蒲鎮(zhèn)僅一河之隔。
新旅故事催人奮進,紅色基因代代相傳。作為義務紅色故事講解員,唐文祥2018年獲評“全國紅色文物保護感動人物”,2023年獲評“江蘇好人”。只要有空余時間,他就會到新四軍鹽阜區(qū)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為廣大民眾講解紅色故事,已堅持了40余年。
“新四軍鹽阜區(qū)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,坐落于阜寧縣蘆蒲鎮(zhèn)蘆蒲村、蘇北灌溉總渠的西側、黃河故道的東畔,近2000名抗日陣亡將士在這里長眠。塔頂有鐵鑄新四軍戰(zhàn)士像一尊,手舉鋼槍,面朝東方……”唐文祥娓娓道來。新四軍鹽阜區(qū)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的西、北、南三面,被10塊紀念碑包圍,上面鐫刻著1700余名烈士的英名。
“張杰、張平、岳榮烈這三名戰(zhàn)士,就是新安旅行團的成員!碧莆南橹钢o念碑上的名字向記者介紹,1941年7月,隨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(華中魯藝)行動的新旅團員經湖垛向北秦莊轉移時遭遇日寇,張杰、張平兩位新旅骨干犧牲。1942年,岳榮烈在戰(zhàn)斗中病逝。
站在新四軍鹽阜區(qū)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下,唐文祥深情地說:“這座紀念塔是廣大民眾建起來的抗日英雄豐碑,是‘民心所向’的有力印證!1943年,鹽阜區(qū)行政公署決定在阜寧蘆蒲鎮(zhèn)建塔!爱數厝罕姷弥滤能娨藿ǹ谷贞囃鰧⑹考o念塔后,送來一捆捆草、一塊塊磚,自發(fā)籌集建成!碧莆南檎f。
退休前,唐文祥是蘆蒲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老師,多次帶領學生到紀念塔祭奠烈士!拔蚁M⒆觽兩钊肓私庵袊嗣窨谷諔(zhàn)爭的歷史,在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!碧莆南檎f。
90年前,新安旅行團的“小好漢”們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;90年后,孩子們再唱《新安進行曲》。愛國的種子就這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種下,偉大的抗戰(zhàn)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中賡續(xù)。
■記 者 何 淵 胡凌軒 徐天魁,通訊員 施佳宏 袁 坤 姚海燕 曹帥文